- · 《声学学报》栏目设置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数据库收录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收稿方向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投稿方式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征稿要求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刊物宗旨[09/30]
耳朵经济崛起,声学大厂vivo如何拿下耳机市场?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2016年,苹果在iPhone 7上取消了3.5mm耳机接口,怎么用手机听歌,成为摆在iPhone 7用户面前的一大难题。很多人会选择Lightning转3.5mm耳机接口的转接线,但是如今来看,更多人选择了蓝牙耳
2016年,苹果在iPhone 7上取消了3.5mm耳机接口,怎么用手机听歌,成为摆在iPhone 7用户面前的一大难题。很多人会选择Lightning转3.5mm耳机接口的转接线,但是如今来看,更多人选择了蓝牙耳机。
在当时,苹果是安卓手机的风向标,看到iPhone 7没有了耳机孔,安卓手机厂商们也纷纷加入到这一「不良风气」中,导致现在绝大部分的手机都没有了圆圆的、可爱的3.5mm耳机接口。
从那以后,相比用充电器转接3.5mm耳机接口,蓝牙耳机成为大部分人的最优选。而蓝牙耳机的巨大增量市场,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手机厂商们loT生态中必不可少的竞争赛道。如今,手机厂商们主打的旗舰蓝牙耳机,准确来说叫蓝牙无线耳机,又被称作TWS(true wireless stereo)蓝牙耳机,以区别于那些有线缆的蓝牙耳机,比如挂在脖子上的那种。
以AirPods为代表的无线蓝牙耳机,从最初「真无线」的宣传亮点,发展到现在已然进阶到了「主动降噪」功能。蓝牙耳机的这一波降噪浪潮,苹果的AirPods Pro、三星Galaxy Buds Pro、华为FreeBuds Pro、OPPO Enco X以及小米Air2 Pro,我们可以看到,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六大手机厂商中,其他品牌的无线蓝牙降噪耳机早已发布,只有vivo TWS 2在近日才姗姗来迟。
不得不感叹,vivo真的沉得住气。
那么,vivo是想打造出一款能够满足我们日常所需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,从而实现后发赶超吗?曾经的声学大厂,是否能够再现辉煌?我们不妨从产品本身音质、降噪、交互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二。
优秀TWS蓝牙耳机的三大修养
对于一款有线耳机来说,最重要的是音质。但是对于一款优秀的TWS蓝牙耳机来说,音质、降噪、交互三个方面的修养必不可少。
1)从音频协议到声音单元的音质修养
对于一副耳机来说,音质是立身之本。但是TWS蓝牙耳机,由于传输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信息损失、以及电池、蓝牙模组等挤占腔体空间,导致相较于传统的有线耳罩式耳机来说,极大地限制其音质表现。
所以,TWS蓝牙耳机要解决音质问题,首先要在无线传输技术上下功夫,其次是想办法增大声音单元。
目前通用的蓝牙音频协议A2DP,其理论传输带宽只有3Mbps,如果考虑到干扰、重传等因素,实际最大有效带宽只有600Kbps。而vivo TWS 2由于采用了高通全新的蓝牙无线传输方案QHS高带宽技术,将蓝牙传输带宽最大扩展至6Mbps,实际有效带宽扩展至1~1.2Mbps,而CD级高清音质的传输,只需要1441Kbps的带宽,也就是,vivo TWS 2几乎可以达到CD级的音质传输。
就如相机上的「底大一级压死人」,对于无线蓝牙耳机来说,同等条件下,声音单元越大,音质表现越好。vivo的前两代真无线蓝牙耳机,都配备了同类产品中行业最大的声音单元。在行业普遍采用6~11mm单元的情况下,vivo TWS 2上更是定制了一枚12.2mm的超大声音单元,这使得其振幅范围更大,动力更为澎湃,在低频上的表现也更为出色。
2)从40dB深度降噪到智能动态降噪
无线蓝牙降噪耳机,除了音质,最为关键的考量因素,自然就是降噪功能。目前来说,降噪分为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两种方式,前者是通过物理屏蔽声音的方式达到降噪,而后者则通过 「有源消声」这一技术实现。
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,声音具有波动性,因此想要将声音消除,只需要给它加上一个能量相反的声波把它抵消掉即可。可以把声音简单理解成一种力,大小相同、方向相反的力会相互抵消。
既然是降噪,那么能够隔离多大的外界噪音,无疑是重要评价指标。分贝(dB)是衡量音量高低的单位。目前,旗舰耳机的降噪深度大多在35dB,而vivo TWS 2通过先进的声学设计、芯片和算法,可实现最高40dB的超旗舰级降噪效果。
参考下表,如果你处于70分贝的闹市区,那么带上vivo TWS 2之后,听觉感受就像和别人耳语。可以说戴上vivo TWS 2,即便暴露在装修电钻的100分贝环境下,也能得到如人与人之间正常交谈声音的舒适感。这样的深度降噪,无论是打电话、听音乐,都能顺畅自如。
除了40dB深度降噪,vivo TWS 2还支持智能动态降噪,能够精准识别环境噪声变化,智能调配深度降噪、轻度降噪以及常规降噪。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,全都弄成深度降噪不行吗?当然可行,但是没这个必要,而且深度降噪模式时间久了会产生耳压感,让耳朵产生不适。
文章来源:《声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522/64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