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功勋人物谱科技篇:中国现代声学的奠基人——

来源:声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10-0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马大猷(1915.3.1—),广东汕头潮阳人,生于北京,国际著名声学家、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,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。 1926年,马大猷考入师大附中。念中学时,受傅

马大猷(1915.3.1—),广东汕头潮阳人,生于北京,国际著名声学家、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,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。

1926年,马大猷考入师大附中。念中学时,受傅种孙和程春台先生影响很大,喜欢数学。

1930年,15岁的他靠北平潮州同乡会的资助才得以完成中学学业。

1932年,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。

1936年,马大猷从北京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,考上了清华大学招考的留美公费生,学的是物理学方面的电声学专业。

1937年底,在吴有训先生的建议下,马大猷前往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物理系学习,成为国际声学权威之一努特森的研究生。

1939年,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。

1940年,马大猷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。

1940年,学校毕业典礼后,马大猷即启程回中国;8月到昆明,在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任副教授,两年后升教授。

1943年,马大猷被美国声学会选为会士,成为中国科学家在该学会的第一位会士。

1946年8月,马大猷到达北京大学,任物理系教授,不久学校决定筹备工学院,被聘为筹备委员会主任,后任工学院院长。

1948年,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。

1952年-1955年,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。

1952年,中国院系调整,马大猷事先已调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务长、教授。

1952年,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、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、中国科技大学教授、数学物理学部副主任及研究生院副院长、中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。

1955年,调到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(后来改为物理所),恢复声学的研究工作;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、电子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研究员、副所长;同年,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后来改称院土)。

1956年,中国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,马大猷提出了发展声学的规划建议,并参加了讨论。会上提出4项紧急措施(电子学、半导体、计算机和自动化),为中国新技术的发展画出蓝图。后来关于声学部分的发展规划意见正是由他起草。会后,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电子学研究所筹备委员会,指定马大猷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。

1959年-1966年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。

1959年,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,他主持了人民大会堂的音质效果设计。

1961年,总结了50年代领导开展低频和大气声学记录分析系统研究的经验成果,以自己的名义专门向中科院写报告,提出开展核爆破侦察和声学探测的科研任务。

1964年,声学研究所从电子所分出来正式成立,马大猷改到声学所,任副所长、研究员;同年,创办了《声学学报》,马大猷任主编。

1966年,马大猷承担了导弹发射井吸声系统的设计;同年就组织进行了第一次北京市交通噪声调查研究工作。

1972年,马大猷开始研究解决地铁噪声问题,找到了电动机设计上的缺陷,经处理后降低噪声10分贝。

1973年,召开的第一次中国环境保护会议上,马大猷提出噪声应与废水、废气、废渣并列为环境污染四害问题之一。


2005年,马大猷给国务院寄去他所撰写的《国家实力根本源于基础研究》和《推广基础研究》两篇文章,国务院作出重要批示。

2008年,马大猷患上脑溢血。

2012年7月17日8时40分,马大猷在因病北京去世,享年97岁。

文章来源:《声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008/331.html



上一篇:招启军教授团队:提升我国直升机高性能旋翼的
下一篇:乌鲁木齐慧声汽车音响起亚K2改装黄金声学喇叭,

声学学报投稿 | 声学学报编辑部| 声学学报版面费 | 声学学报论文发表 | 声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声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