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声学学报》栏目设置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数据库收录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收稿方向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投稿方式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征稿要求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刊物宗旨[09/30]
功勋人物谱科技篇:中国现代声学的奠基人——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马大猷(1915.3.1—),广东汕头潮阳人,生于北京,国际著名声学家、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,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。 1926年,马大猷考入师大附中。念中学时,受傅
马大猷(1915.3.1—),广东汕头潮阳人,生于北京,国际著名声学家、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,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。
1926年,马大猷考入师大附中。念中学时,受傅种孙和程春台先生影响很大,喜欢数学。
1930年,15岁的他靠北平潮州同乡会的资助才得以完成中学学业。
1932年,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。
1936年,马大猷从北京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,考上了清华大学招考的留美公费生,学的是物理学方面的电声学专业。
1937年底,在吴有训先生的建议下,马大猷前往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物理系学习,成为国际声学权威之一努特森的研究生。
1939年,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。
1940年,马大猷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。
1940年,学校毕业典礼后,马大猷即启程回中国;8月到昆明,在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任副教授,两年后升教授。
1943年,马大猷被美国声学会选为会士,成为中国科学家在该学会的第一位会士。
1946年8月,马大猷到达北京大学,任物理系教授,不久学校决定筹备工学院,被聘为筹备委员会主任,后任工学院院长。
1948年,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。
1952年-1955年,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。
1952年,中国院系调整,马大猷事先已调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务长、教授。
1952年,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、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、中国科技大学教授、数学物理学部副主任及研究生院副院长、中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。
1955年,调到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(后来改为物理所),恢复声学的研究工作;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、电子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研究员、副所长;同年,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后来改称院土)。
1956年,中国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,马大猷提出了发展声学的规划建议,并参加了讨论。会上提出4项紧急措施(电子学、半导体、计算机和自动化),为中国新技术的发展画出蓝图。后来关于声学部分的发展规划意见正是由他起草。会后,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电子学研究所筹备委员会,指定马大猷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。
1959年-1966年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。
1959年,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,他主持了人民大会堂的音质效果设计。
1961年,总结了50年代领导开展低频和大气声学记录分析系统研究的经验成果,以自己的名义专门向中科院写报告,提出开展核爆破侦察和声学探测的科研任务。
1964年,声学研究所从电子所分出来正式成立,马大猷改到声学所,任副所长、研究员;同年,创办了《声学学报》,马大猷任主编。
1966年,马大猷承担了导弹发射井吸声系统的设计;同年就组织进行了第一次北京市交通噪声调查研究工作。
1972年,马大猷开始研究解决地铁噪声问题,找到了电动机设计上的缺陷,经处理后降低噪声10分贝。
1973年,召开的第一次中国环境保护会议上,马大猷提出噪声应与废水、废气、废渣并列为环境污染四害问题之一。
2005年,马大猷给国务院寄去他所撰写的《国家实力根本源于基础研究》和《推广基础研究》两篇文章,国务院作出重要批示。
2008年,马大猷患上脑溢血。
2012年7月17日8时40分,马大猷在因病北京去世,享年97岁。
文章来源:《声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008/3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