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声学学报》栏目设置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数据库收录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收稿方向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投稿方式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征稿要求[09/30]
- · 《声学学报》刊物宗旨[09/30]
千阳方言轻声字声学特性分析*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年玉萍(1964-),女,陕西省千阳人。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,研究方向:现代汉语,实验语音学。 何丹妮(1994-),女,陕西麟游人,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
年玉萍(1964-),女,陕西省千阳人。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,研究方向:现代汉语,实验语音学。
何丹妮(1994-),女,陕西麟游人,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,研究方向:汉语方言、语法学。
千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,有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四种声调。张维佳研究其调值分别为21、35、53、44,[1](P65)孙立新认为,调值分别为21、24、52、44。[2] (P61)
本文利用praat软件,从音高、音长、音强、音色方面分析千阳方言四种声调后轻声字的声学特性,为研究千阳方言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参考的数据。
实验词语选取的是黄伯荣、廖序东主编的《现代汉语》教材(增订五版,上册)中87页的例字。[3](P87)分析的依据是男女发音人的360个语音样本。
一、千阳方言轻声字音高特性
传统的轻声研究,主要根据耳朵听来判断结果,由于轻声时长较短,用耳朵听出的只是一个短而平的调子,相当于一个数字,所以,轻声的音高用五度值的一个数值来表示。
但是,随着实验语音学的应用和普及,林茂灿、颜景助、彭宗平、梁磊等学者,对一些方言轻声进行了声学实验,发现轻声的音高是有调型的,它不是一个短平调,也不是一个点,而是平稳或下降的一条线。
我们在实验中也发现,千阳方言中轻声字出现在四个声调后面的音高不是一个点,而是呈现出下降调型的一条线。
实验结果为,千阳方言中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后的轻声字音高调值分别为: 31、 52、 31、41。[4]即:
调类轻声字调值阴平+轻声31阳平+轻声52上声+轻声31去声+轻声41
王嘉龄在《三种方言轻声的优选论分析》中认为,北京话有四个声调,用H(表示高调)、L(表示低调)这两个声学特征表示,北京话的声调特征可以描述为:[5]
声调名调值声调特征阴平5 5H H阳平35 L H上声2 1 4 L L H去声51 H L
那么,用H ( 高)、L ( 低) 这两个声调特征,对北京话轻声的音高表述为:
前字声调轻声音高阴平( H H ) L阳平( L H ) L上声( L L )H去声( H L ) L
上声在轻声前边为半上(LL),轻声音高为H, 在其它三个声调后面, 轻声音高均为L。
魏玉清对乌鲁木齐话的轻声进行了研究,认为乌鲁木齐话有三个单字调, 即阴平、阳平、去声,对应的调值分别为44, 51, 213。它们后面出现轻声时,音高形式为:[6](P263)
调类调值声调特征 阴平+ 轻声44,51, HH,HL阳平1+轻声44,31 HH,LL阳平2+ 轻声 31,51 LL, HL去声+ 轻声 21,13 LL,LH
阳平在轻声前分为阳平l和阳平2。阳平1 相当于北京话的阳平, 阳平2相当于北京话的上声。同样,千阳方言轻声的音高形式可以描写为:
调类 调值 声调特征 阴平 + 轻声 21,31 LL ,LL阳平+ 轻声 24,52 LH ,HL上声 + 轻声52,31 HL,LL去声+ 轻声 44,41 HH,HL
曹剑芬认为,普通话轻声音节的音高,可以用中平调和中降调两个模式来表示。那么,千阳方言的轻声字音高模式也可以表示为两个等级,即高降调和中降调。阳平和去声后的轻声为高降调,阴平和上声后的轻声为低降调。
二、千阳方言轻声字的音长特性
千阳方言轻声字读音有的长有的短,下面是“跟头、石头、里头、木头”的基频语图。
从语图中可以看出,后面的“头”字比前面字的音短。通过统计,得出轻声与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和去声的时长比分别为75.19%、89.57%、80.06%、80.07%。四种声调字的平均时长为 352.0毫秒,轻声字的平均时长为285.9毫秒,轻声和四种声调字比例平均为81.22%,分数比平均为4/5。
从上面的语图和数据中能看出,整体而言,后边的字音短,前面的字音长。音长具体排列顺序为:阳平后的轻声字最长;上声后的轻声字次之;去声后的轻声字较短;阴平后的轻声字最短。[4]
曹剑芬对普通话轻声音节也进行了研究,得出轻声音节与前面音节总平均长度之间的比例为60:100。[7]
曹德和通过声学实验,对巴里坤话进行了研究,结果为轻声字和前面的非轻声字之间的平均时长之比为90%。[8]
魏玉清认为,乌鲁木齐话中的轻声与非轻声时长比为91%。通过统计,千阳方言中,轻声字与前面字总平均长度之间的比例为81:100,二者间的分数比为五分之四。可见,在双音节词语中,千阳方言的轻声字时长,比普通话的轻声字长,但是,比新疆一些方言的轻声字短。
曹剑芬认为,在普通话中,前面的音节和后面的轻声音节,在音长方面没有规律。曹德和也认为,巴里坤话的轻声字和前面的非轻声字相比,有的长有的短。同样,千阳方言中的前后字音长也无规律。
文章来源:《声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xbzz.cn/qikandaodu/2020/1210/441.html
上一篇:柯尔克孜族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声学实验研究
下一篇:现代藏语元音特征研究